3月13日,醫管院師生走進88858cc永利官网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以下簡稱同濟醫院),開展《健康數據治理與系統設計實踐》雙師教學第二課。本次實踐活動由醫藥信息管理系主任沈麗甯教授與同濟醫院計算機中心副主任任宇飛高級工程師聯合牽頭,教學團隊成員包括同濟醫院計算機中心技術團隊、醫藥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向菲副教授、周利琴副教授、李信副教授、付謙副教授,講授内容聚焦醫院信息化安全體系建設與數字化轉型實踐。醫管院圖書情報專業近40名碩士生參與實踐學習,通過"案例剖析+場景實訓+思辨研讨"的立體化教學模式,深化産學研融合創新。
數字化轉型實踐:同濟醫院的“雲端築基”與智慧升級
沈麗甯教授首先進行理論課講授,他指出健康數據治理需錨定四大核心:統一數據标準以破除信息孤島,構建安全體系保障隐私與系統穩定,科學規劃信息系統支撐可持續發展,嚴格對标國家政策貼合臨床需求。強調數據治理需從流程到管理全面優化,讓分散的數據真正服務于醫療質量提升。
任宇飛副主任以同濟醫院信息化建設為藍本,詳解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成果:通過“一體化管理”實現多院區系統統一部署,确保醫療服務同質化;将200餘個業務系統遷移至雲端,依托光纖環路網絡抵禦外部中斷風險;以電子病曆系統為樞紐,嵌入國家醫療核心制度,嚴控醫生資質準入,結合AI閱片、智能手術室及重症設備互聯,顯著提升診療效率與安全。他強調:“技術為骨、管理為脈、安全為盾”的防護體系,推動醫院從“上雲”邁入“用雲”的深度變革。
數據安全縱深防禦:築牢醫療信息“防護牆”
同濟醫院計算機中心孫潤康工程師聚焦醫療數據安全痛點,強調醫院安全體系需技術防護、制度規範與人員意識三維協同,通過動态權限管理實現“最小授權”,依托操作審計追蹤異常行為,結合威脅情報聯動構建覆蓋"雲-管-端"的縱深防禦機制,通過動态權限管理、操作審計與威脅情報聯動,築牢數據安全防線。
硬核基建探秘:雲端底座的“零中斷”實力
在任宇飛與孫潤康的帶領下,師生實地探訪醫院核心機房,見證數字化轉型的硬核支撐:模塊化UPS電池組可實現電力無縫切換;精密空調用于保障恒溫環境;環路網絡自動容災設計,可成功抵禦光纖中斷。
互動思辨:AI賦能醫療的機遇與挑戰
在交流環節,學生圍繞技術落地細節踴躍提問,任宇飛副主任逐一回應。他指出同濟醫院已試點AI病曆質控工具,通過自然語言處理自動識别邏輯矛盾、術語錯誤,質控效率提升40%,但人工複核仍是必要防線。針對AI評價體系,他強調技術需回歸臨床價值——AI不是替代醫生,而是幫他們從繁瑣事務中“抽身”,聚焦核心診療決策。現場師生就技術倫理、數據偏見等議題展開熱議。
後續實踐部署:階段彙報與課題落地
沈麗甯教授在部署後續實踐任務時指出産學研協同需以真實場景為土壤,以治理痛點為導向。他強調,各小組須以“選題錨定業務需求-分工細化責任矩陣-進展動态反饋優化”的三階機制推進研究,項目成果評估将圍繞理論創新性、技術轉化力與團隊協作效能三大維度展開。六名業界導師發布實踐課題,聚焦區域健康數據治理模型優化、智能診療系統算法升級及多模态臨床數據建模應用等方向,并進一步強調課題設計需嵌入實際業務流程,以治理痛點驅動技術創新閉環。
課程凝練:以治理築基,用數據賦能
沈麗甯教授做總結,他強調健康數據治理需以“治理為基、應用為魂”,三次彙報不僅是成果檢驗,更是思維疊代的契機。他勉勵師生深入理解數據标準化與安全合規的協同邏輯,将學術理論轉化為解決行業痛點的創新方案,讓數據成為醫療創新的血液,以安全築基,用數智賦能未來。
此次“雙師教學”通過“學術導師+行業專家”的深度協同,有效打通了理論教學與實戰應用的壁壘。通過行業導師的案例解析讓學生直面醫療信息化的複雜性,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課本概念。場景化教學不僅提升了技術實操能力,更通過"雙師"視角理解了醫院信息化建設中安全、效率與人性化服務的平衡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