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名為《一個老師的自責、道歉與思考》的帖子,在吉林某重點高校的校園BBS上引起不小反響,點擊率達到3800多人次,還引來大約100多人次的回複。不少學生甚至建議,應該将這個帖子在全站“置頂推薦”。
帖子的内容是這樣的――《一個老師的自責、道歉與思考》
在昨天晚上的選修課上,我把三個學生禮貌、友好地請出了教室,這是我十幾年來第一次在自己的課堂上遇到這樣的學生,也是第一次把學生請了出去,盡管是禮貌而友好的。
整個晚上直到現在,我的心裡都很不好受,有對自己的自責,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和沉重的責任感。
這三位學生從上課開始始終在偶有間斷地接聽手機和相互大聲說話,在我友好地提醒了兩次後還仍然是這樣,其他學生都向他們投去了厭惡和無奈的目光,也向我投來了同情和征詢的目光。我平靜地對他們說,如果有什麼事情沒處理完,就出去說吧,不要影響講課和聽課。我以為他們會安靜下來,但一個學生竟然真地站了起來走出去了,另兩名學生在稍稍遲疑後也跟着走了出去。這時侯課堂上很靜,我反倒突然感到自己的不妥和尴尬,盡管整堂課充滿了笑聲和掌聲,我心底還還是多了一絲自責和沉重。在下課前,我當着近300名學生表達了自責和歉意。下課後,幾個學生過來對我說,老師,你沒有錯,他們真是太過分了,也真地影響我們聽課了。
但我想的是更深層的問題。
我有很多政府、企業和教育、文化界的朋友,他們對大學生的成長、就業等問題很關心,也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内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但他們也表達了對大學生的一些負面評價和些許失望。
我的一個學生在一家大型藥業公司做人力資源總監。他對我說,有的學生在招聘現場站沒站樣、坐沒坐樣,還有的學生一副滿不在乎、無所謂的樣子,甚至有的學生連話都說不明白,這樣的學生往往在第一關就被pass了。
另一位大型通訊公司的人力資源副經理對我說,現在很多大學生找工作很積極,幹工作不積極;對别人要求的很多,對自己要求的很少;對将來的事想的不錯,對眼前的事幹的不實。現在大學生最缺乏的品質是自我約束能力和責任感。
一位機關的處長給我講了一個例子。一個有點小背景的大學生進入了機關工作,在一次開會時竟然在一位領導講話時與别人說話和接聽手機,會後的一次機會,領導對他的處長看似無意地表達了不滿,結果是這個大學生調離了機關,現在還隻是一個普通的科員。
在這裡,我再次鄭重地向這三位同學道歉,也把下面這些良言送給你們,送給所有我的學生:
1、年輕人犯錯誤,上帝都可以原諒,何況是一個普通的老師。但請你記住:上帝能夠原諒的事,社會不一定會原諒;老師能夠原諒的事,老闆不一定會原諒。你将生活在現實而複雜的社會,而不是大學和天堂。
2、年輕就是資本,但年輕是學習知識和打拼事業的資本,而不是放縱自己和庸碌生活的理由。請你記住:不要以為年輕就一切還來得及,來不及的不是年齡而是在歲月流逝中所積累或錯過的一切。
3、“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的品性和素質是一個長期養成的過程,而大學時的養成往往會影響你的一生。請你記住:上課說話的确不是什麼大毛病,但如果養成一種習慣,就會決定你被“請出去”的命運。
4、尊重别人是一種美德,它會赢得認同、欣賞和合作。請你記住:不尊重朋友,你将失去快樂;不尊重同事,你将失去合作;不尊重領導,你将失去機會;不尊重長者,你将失去品格;不尊重自己,你将失去自我。
5、表達自我是一種本能,挑戰權威是一種勇氣。但表達自我不能傷害别人,挑戰權威不能破壞規則,除非你在進行革命。請你記住:不要試圖用帶有道德色彩的另類行為去赢得關注,也許在目光關注的背後是心底的離棄。
6、無知者無畏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無知者還無所謂。請你記住:不要用無所謂的态度原諒自己,對待一切,那會使一切變得對你無所謂,也會使你成為一個無所謂而又無所成的痛苦的邊緣人。
說這些話,源于自責和道歉,但現在已經和這件事沒有關系了。更多的是一個老師的良知和認知,希望你們能夠理解。
帖子發出後,效果超乎預料――絕大多數學生表示“閱罷此帖,深受感觸,獲益良多”,并回帖感謝這位老師,稱“老師的警示,正是我們年輕人的一些思想的誤區”,“應自責、道歉與思考的應該是我們!”還有不少學生站出來痛陳大學生種種不文明行為,并為此痛心疾首,大聲呼籲。
一個學生情真意切地回帖說:“老師,您沒錯,您不用道歉。看了您的這些話,确實,現在很多大學生沒有那種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的觀念。”
一個叫“馳騁”的學生說:“這位老師很不錯!作為生活在中國的年輕人的一分子,我也感覺到現在的年輕人沒有思想了,包括自己!社會的錯也好,還是自己的錯也好,都應該在做事情之前好好想想!”
另一位網名“知心朋友”的反省說:“現在很多學生素質的确很差,包括很多碩士、博士都是這樣的。上課、開會的時候接手機,如廁不沖,把門關得嘭嘭直響,在禁煙的地方肆無忌憚地抽煙,種種劣行都是這個年輕隊伍的悲哀。”
一網名“大樹”的學生回帖道:“上帝能夠原諒的事,社會不一定會原諒……年輕就是資本,但年輕是學習知識和打拼事業的資本,而不是放縱自己和庸碌生活的理由……嗯,老師,我記住了。有時我也過得比較散漫,不喜歡被約束得太死,但是沒有規矩哪有自由?我一定會改掉我常常無所謂的壞毛病。”
還有一個叫VM的寫道:“老師,錯的是那三個學生,連做人最基本的‘尊重他人’都不會。謝謝老師給我們提出的意見,我已經大四了,馬上要走向社會,我會謹記老師這麼良苦用心的話。謝謝老師!”
學生們的熱情回帖,讓當初發帖的老師始料不及。他感慨地說:“原以為,很多學生對校園内長期存在的不文明現象,已經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加之相關話題已經讨論得多了,所以,一聽老師談及此,便會心生抵觸。但從反饋的情況看,其實不然,大學生群體也是摒棄這些東西的,他們對自身素質的提高有非常積極的訴求,希望在小事上也能體現上自己的文明程度。隻要老師從善意的角度出發,采用他們樂于接受的形式,就會激發出強烈的回應。”
多少堂常規思想教育課的效果,大概也不如這一封教師《自責》帖來得如此直接又直觀。不能否認,這得益于其“學生上課說話,老師網上緻歉”的新穎形式,但更為關鍵的節點,恐怕還在于老師是否有一顆熱愛學生的赤誠之心,以及其是否具有學生認可的高尚師德――誰能想到,有不少學生在閱罷《自責》帖後,第一反應竟是扼腕長歎:“這樣的好老師不多了!”
以下,是學生回帖中随意摘錄的幾則――“知識分子應該做社會的良心,現在這樣的老師不多了,謙虛真誠的就更少了”;“老師謝謝您,給我們善意真誠的教導”;“會教書的老師很多,既會教書又善育人的老師不是很多,恕我直言。”“這個老師人挺好。”“現在像您這樣的老師已經不多見了,向您緻敬!!!順便問一下,老師您開的是什麼選修課啊?有機會的話,我也想去聽聽。”
在衆多類似回帖中,一個署名Gaofengqqq的學生帖子,非常具有代表性,也得到了學生們的高度支持,雖然話語有些尖銳。他說――要敬佩這位老師的師德。大家在大學學習生活都有一定時間了,相信這樣的事情在很多專業和年級的課堂上都出現過,老師的做法有不同,學生的反應也各有差異,可是事情發生之後像這位老師的舉動,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體現出了一名大學教師的高尚師德,他沒有因為學生對他的冒犯和不尊重而放棄這些學生。學做學問先學做人,這是我進大學第一天就聽到的話,今天我體會到了,無論這位老師的學識和職稱如何,起碼在為人之道上他堪為人師。為我們做出了表率。
但是,我相信這位老師決不是第一位遇見這樣事情的老師,也不是唯一的一位。那麼其他遇見此類事情的老師,你們又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難道你們隻會氣憤地在事後責罵一句“現在的學生素質太差了!”?難道這就是教師的職責?你們是否作過像這位老師這樣的嘗試?學生不良習慣的形成,難道隻是學生自己的原因嗎?如果每一位老師都懷着高度的責任心,都像這位老師一樣嘗試着用另一種教育方式來教誨他的學生,都像這位老師一樣為教書育人作一些努力,那麼我們學校的氛圍會得到大大的改善。
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我相信如果這位老師的學生看見了這個帖子,肯定會深受教育,即使他嘴上不服輸,也會心存感激和感動。
我們是大學生,是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大了說,肩負着民族複興,國家發展的曆史重任。小了說,要成家立業,背負着父母和家庭未來幸福生活的期望。所以請老師們都拿出你們的愛心和耐心,不要輕易放棄學生。我們不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群體。為人師者對犯罪的人都不輕言放棄,更何況我們呢?我們這一代的大學生在老師們的眼中就那麼不堪麼?
再一次對這位老師的做法緻敬,希望各位老師們也能從此舉中得到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