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性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研究
博士研究生:楊小麗 導師:張 亮 教授 馮澤永 教授
中文摘要
目的: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30年的探索,我國逐步建立了四大醫療保障制度: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正在試點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然而,由于經驗不足、理念不清和決策失誤留下了許多深刻的教訓。客觀現實的需要和未來發展的規劃,表明我國迫切需要從總體上規劃具有中國特色的、覆蓋城鄉居民的、健全統一的醫療保障體系。本研究以城鄉統籌理論研究和醫療保障理論研究為基礎、醫療保障制度的現狀研究為支持,通過分析城鄉二元醫療保障制度的根源和缺陷,探尋城鄉醫療保障制度要素間的統籌,構建統籌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理論框架。
方法:
1.文獻分析。采取适宜檢索策略,收集國内外相關領域文獻,通過廣泛閱讀,歸納總結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研究成果。
2.規範分析。對收集到的文獻資料,運用政策學、經濟學、管理學、倫理學等相關理論,進行邏輯分析,探尋縮小城鄉醫療保障制度之間差距的途徑。
3.實證研究。對正在進行實踐探索地區進行調查,總結其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提出改革的建議。
4.訪談法。對參與各項保障制度設計的政府代表及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了解各項制度設計的背景及數據中所不能反映的潛在信息。
5.比較分析法。利用收集到的各種信息,比較統籌前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要素之間的差異性,并深入分析其所表達的制度間的不公平内涵。
結果:
1.醫療保障的理論研究。從經濟學的角度闡述了醫療保障中政府的責任;對公平、公正的概念及理論進行了解析,系統地分析了醫療保障理論支撐體系,包括外部效應與公共産品理論、公平效率理論、信息經濟學理論等。
2.國外醫療保障一體化發展曆程的研究。分析了現代醫療保障産生的背景和發展趨勢,闡述了現代醫療保障的制度模式,剖析了發達國家和地區城鄉醫療保障一體化的經驗教訓和時機選擇。
3.中國醫療保障制度二元性困境與統籌發展研究。分析了中國醫療保障制度建立的政治經濟背景,并對中國醫療保障制度二元性的形成、特征及危害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4.統籌城鄉理論及其在醫療保障中的應用研究。系統分析了統籌城鄉的基礎理論,研究了我國實現醫療保障城鄉統籌的基本條件及制約因素。
5.對醫療保障統籌城鄉實踐探索的地區進行了實證研究。概括了其所取得的初步成就、明确了存在的問題和提出了改進的措施。
6.構建了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理論框架。提出了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目标、基本原則和需妥善處理的四大基本關系,提出了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的步驟和措施。
結論:
1.我國城鄉二元醫療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固化有其深層次的原因。
2.城鄉二元醫療保障制度損害社會公平,影響社會穩定。
3.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其工業化的中後期,即建立了覆蓋全體國民、城鄉一體化的醫療保障制度。
4.中國已初步具備實現統籌城鄉醫療保障的基本條件。
5.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尚存在一些制約因素。
6.建立覆蓋全民的、公平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是政府的責任。
7.一些過渡性的制度安排能促進各項醫療保障制度間的有效銜接。
8.部分地區在開展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創新:
1.本研究通過系統的理論分析、嚴緊的邏輯論證和實證研究,分析了我國城鄉二元醫療保障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危害,研究了發達國家和地區建立覆蓋全體國民的、城鄉一體化的醫療保障制度的時機選擇,論證了我國已具備實現基本醫療保障城鄉統籌的條件。
2.研究結果為我國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提供了依據。重慶市是中國“大城市”加“大農村”的縮影,是我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總結其在實踐探索中的經驗、明确其存在的問題并尋求改進的對策,對在西部乃至全國建立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3.在理論研究和實證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縮小各項醫療保障制度差距的方法和制度間銜接的途徑。
4.構建了全民醫保目标下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理論框架。
關鍵詞:醫療保障;統籌城鄉;公平;政府責任